一、必须更换的“3个硬指标”

1.胎面磨损至极限标记(1.6mm)

判断方法:轮胎沟槽内有凸起的“△”磨损标记(TWI标记),当胎面磨损到与标记齐平时,剩余花纹深度≤1.6mm(法规强制更换标准)。

自测技巧:用一元硬币插入沟槽,若硬币外缘“国徽”完全露出,说明已到极限。

2.轮胎老化开裂

表面裂纹:胎侧或胎面出现密集裂纹(尤其超过5年的轮胎),橡胶弹性下降,易爆胎。

生产日期:轮胎侧面有4位数字(如“2523”表示2023年第25周生产),超过5年即使花纹深也建议更换。

3.局部损伤或鼓包

鼓包:胎侧因撞击起鼓,内部帘线断裂,随时可能爆胎。

扎胎修补:若伤口过大(直径>6mm)或胎侧扎钉,建议直接更换。

二、易被忽视的“2个软提示”

1.异常磨损

偏磨(啃胎):单侧花纹磨损严重(图2),说明四轮定位失衡,需先调整再换胎。

波浪状磨损:胎面凹凸不平,可能是悬挂系统故障导致。

2.雨天打滑明显

车辆在湿滑路面易失控或刹车距离显著变长,说明轮胎排水性能已严重下降。